close

2014年5月24日下午,來到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集中營,本文分為三篇,此為第一篇。介紹納粹德國對猶太種族進行滅絕屠殺前的環境背景。點此閱讀英文版

對於喜歡在世界各地旅遊的人來說,這些地方的名勝或許各具特色,但總脫不出幾個性質,例如:珍奇獨特的自然景觀、神工鬼斧的建築成就、在地文化的風俗節慶,或歷代珍藏寶物展覽等等。然而這次的遊歷點卻相當特殊,這是個慘絕人寰的真實歷史見證。納粹德國於二戰時期最大的種族滅絕集中營就建在這裡,近六百萬被滅絕的猶太人等,有110萬到130萬條性命就斷送在此。波蘭政府之所以不願除卻之以眼不見為淨,反而將其完整保留,是為了讓後世人都要見之以警惕,讓人類永遠都記住,這樣血淋淋的慘劇是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的歷史上。人們切要記取其教訓,勿讓無謂的自我膨脹意識,泯滅了身而為人的秉性。

會來到這裡,是因為24日晚上在Ostrava有個捷克台商針對端午節的餐會,而Ostrava就在波捷邊境,離奧斯威辛集中營也不遠,於是一行4人於一早先開車到波蘭,A和B之前參觀過,當然不想再參觀一次(多少是對精神上的衝擊),於是這次就J和我進入參觀,傍晚再回到捷克的Ostrava參加聚餐。由於之前誤查資料,隧以為集中營博物管內皆禁止拍照,到了後才知道原來館內只是禁用閃光燈攝像、少數區域禁止拍照,其餘區域皆是可自由拍照的。下車時就沒順便帶下我的單眼相機,幸好手機還在身上,所以在遊覽過程中就拿出來將就拍,幸好還有幾張能看的照片。館內3pm後便可免費入內參觀,但若要3pm後再進來參觀,所剩時間不多,是逛不完的。而3pm要付40波幣的導覽費,有各種語言的導遊一路解說,我們當然是選擇英文的。

 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首先要來談到「滅絕營」和一般聽到的「集中營」之間的區別,這二者還是有些許不同的。戰時的集中營(concentration camp)主要是用來關押敵國的戰俘或敵對政府的政治犯,不過滅絕營(extermination camp)則是直接以效率化地屠殺為目的而建造。二戰初期,猶太人主要被運往集中營,但1942年滅絕營陸續建立後,猶太人(及相關的政治犯等)便紛紛被送往滅絕營,透過效率化的方式被滅絕。

201405-099  

↑集中營博物館的入口指示牌。

201405-100  

↑每當有「重要活動」(還能有什麼?),都必需要奏樂召告全營區。

201405-101  

↑毫不裝飾、硬梆梆的紅磚房舍牆面,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。

 

為何反猶?

對猶太人的仇恨,是希特勒的私人情緒嗎?我想一定是有的,但這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情緒而已。二戰爆發前的整個歐洲,普遍彌漫著相當嚴重的反猶氛圍,而且這種情緒已經持續了上千年。反猶主義的濫觴,應該要追溯至基督教信仰的教義。根據基督教《聖經》記載,耶穌基督因為猶太人的迫害而被釘上十字架。這樣「神聖」的宗教理由,為這種仇恨情緒提供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。耶穌死後的數百年,基督教逐漸蔓延了整個歐洲,隨著基督教的壯大,反猶氣息或多或少都浸蝕著信徒的思想。然而,遠古的仇恨,經過了千年以後,仍足以造成現實生活中的水火不容嗎?我認為不盡然。台灣在二戰以前的日治時期,也曾受過日本人的奴役、屠殺或歧視對待,然而經過後來所積累的事件及互動,逐漸沖淡了這種不滿情愫,也誕生出了新的情誼,這不過是幾十年間的事。歐洲人對猶太人看不順眼,我認為是長時期的相處不和睦所助長的。理由如下:

一、猶太人在幾千年前就已亡國,四散到各地,也有移居入亞洲、非洲或美洲的,不過大部分的猶太人都散到了歐洲各國。在歐洲人的眼中,這群人是「無家可歸、寄人籬下」的乞行者。在現實生活面的歐洲人眼中,猶太人就矮了一截。

二、或許是猶太人自己的民族性,也或許是歐洲人的眼光助長了猶太人的封閉性。猶太人因寄人籬下,變得越發團結,不但聚集群居,且幾乎盡可能地不與外族通婚,這當然在猶太人與歐洲人之間樹立起一道高牆,間接宣誓了「你跟我是不同的族類」的意識。人有排斥異己的天性,而這種隔閡感,等於也為猶太人招至自我毀滅之路種下了禍根。

三、由於歐洲各國的排猶政策,猶太人在歐洲生活處處不便。中世紀起,許多國家或城市都設有猶太隔離區,由於種種限制,這些猶太社區大多是貧困的,這更加造成了猶太人在歐洲人眼中「寄生蟲」的印象。然而猶太人雖然窮,他們可是眾所周知地球上絕頂聰明的民族,只是他們沒有自己的土地和政府,也只能將聰明才智用在生意上的斤斤計較,並不時使點狡猾手段,讓歐洲人恨得牙癢癢的;而成功的猶太商人則工於精算,不然就是放高利貸。歐洲人都知道:跟猶太人打交道沒有不吃虧的!

就是這些現實生活相處的衝突,使得千百年來,歐洲人對猶太人的憎惡只增無減。順帶一提,羅姆人(即俗稱的吉普賽民族)的情況跟猶太人有點類似,只是他們在頭腦精明上還不及猶太人,但他們在歐洲的遊走仍然惹來嫌惡,以至於納粹德國在實行種族大滅絕時,羅姆人也被列為主要的屠殺對象之一。

201405-102

↑在導遊帶領下逐館入內參觀,這間是介紹當時囚徒的生活。

201405-103

↑送來的囚徒都要在身上烙上檔案編號,以便管理。

201405-104   

↑初期送來的「囚犯」都會拍照建檔,這面牆掛的是男性檔案,舖滿好幾面牆。

 

馬丁.路德

馬丁.路德(Martin Luther, 1483-1546)的名字出現在與納粹德國有關的文章之中,乍看之下或許有點奇怪,但若說到反猶主義的強化過程,馬丁路德絕對脫不了關係。耶穌死後的幾百年,初代教會的基督徒過得非常艱辛,處處受到迫害。終於,到了公元四世紀,不斷壯大的基督教使得羅馬帝國的皇帝宣布皈依,基督徒不必再處處過著受打壓迫害的生活。但政教合一的實行,卻為基督教啟動了一個最惡劣的開端,從此政治與宗教二者互相干預。任何與政治長期掛勾的事物,絕對乾淨不了。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公教(基督教分裂之後,使用拉丁文的西半邊稱為羅馬公教Roman Catholic,也就是中西歐的絕大多數地區;東半邊則稱為東正教Orthodox,使用希臘文)因長期與貴族皇室連成一氣,已經達到了迂腐的頂點。馬丁路德具有天生反骨的性格,幸而他把它用在了對的地方——對抗迂腐的宗教政權,也成功地建立了基督新教Protestant,是最晚成立的基督教三大分支之一。

從馬丁路德將他的反抗性格全部用在宗教改革這件事,不難看出他除了具有天性反骨以外,還是個宗教狂熱份子。馬丁路德在創建新教之初,原來對當時的猶太民族懷抱著幻想,希望在革除掉天主教的弊端之後,猶太人能放棄猶太教,歸化基督新教,從此接受耶穌為救世主。無奈這是路德一廂情願的想法:猶太人並不買單。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落空之後,馬丁路德的失落和憤怒逐漸轉為對猶太人的仇視情緒。如同其年輕時對宗教改革的熱情,馬丁路德的晚年時期,將全副精力都投注在如何對付猶太人這件事上,他甚至還在一本廣為流傳的小冊子上,整理出七點計劃:

1. 燒毀猶太學校和會堂,無法燒掉的就埋掉。

2. 摧毀其住房,使其無處可住。

3. 沒收其書籍和經典。

4. 禁止其拉比傳道。

5. 不再向猶太人提供保護,同時沒收其道路使用權。

6. 沒收其錢財,使他們無法再向人放高利貸。

7. 給年輕力壯的猶太人們刀斧鏟具,讓他們自給自足、自生自滅。

一般人看到這樣的計劃書,只會將它當成想像力太豐富的空想吧!不過也只有德意志這個意志堅定的民族,才有辦法真的將這麼可怕的計劃貫徹到底。馬丁路德的這個滅猶計劃書,無疑為四百年後的希特勒提供了一項具體指導方針。馬丁路德自己應該要瞭解到,他這樣一個宗教改革家,影響力是如此之鉅大!希特勒或納粹黨的思想領袖Alfred Rosenberg(1893-1946)在向全德人民鼓吹反猶計劃時,就常常搬出馬丁路德的言論,為迫害猶太人製造正當神聖的理由。路德在自己一手創建的宗教得不到他想要的人的認同後,便想將對方毀掉,這種自我膨脹的偏執心態,多少跟後來將他的計劃付諸實施的希特勒有些相似吧!馬丁路德一生的功過如何,只能留待上帝自己去審判了。

201405-105

↑冷峻的的窗外景色,只有鐵絲網、崗哨和高牆。

201405-106

↑這張是女性囚犯檔案照,也是舖滿好幾面牆,絕大多數死於1942-1943年間。

201405-107  

↑個個穿上囚服,他們犯的罪是他/她們身上流著的血液。

 

阿道夫.希特勒

阿道夫.希特勒(Adolf Hitler,1889-1945)在其早期的自傳《我的奮鬥》中,就已漸露反猶思想的端倪了。如果你討厭一個人,而且要鼓動別人也來討厭他,你一定要找到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才夠說服力,但這不一定要是你心中真正的理由。我相信希特勒討厭猶太人,不見得是基於宗教信仰上的理由,更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討厭,但宗教上的理由加上馬丁路德的言論,真是為他提供了絕佳的藉口。

希特勒出生在一個天主教的家庭,自幼隨父親加入天主教會,但年紀漸長後,思想上逐漸轉向路德教派(也就是新教),甚至曾經立志要成為一名牧師。這也難怪,天主教算起來是猶太人(使徒保羅)所創立的,而改革宗(即新教)則是他們雅利安人(馬丁路德)所創建的,是他們優秀的雅利安白種人的宗教,而希特勒眼中的耶穌,也是一名純種的雅利安人,只是被骯髒的猶太人給迫害謀殺了。教會在歐洲社會中,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。1931年希特勒參加德國大選,原本希望籠絡教會的力量,但由於他宣揚仇恨的理念,為天主教會所不容,教宗下令天主教徒不得投票給希特勒,自此希特勒與天主教會決裂,因此贏得了許多仇恨天主教的路德教派的支持。希特勒贏得大選後,開始清算天主教會、屠殺天主教徒,全面控制德國的宗教思想,為日後的政權打下基礎。

希特勒執政的十數年期間,一步步將德國轉變成為其宣揚並執行其仇恨的國家機器。他解散國會及一切政黨,合併黨國,將國號變更為「納粹德國」。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,已俺然成為一個「種族滅絕之國」,全國的機構都共同參與了大屠殺的部分步驟:牧區教堂提供出生紀錄以告發猶太人、郵局寄送除籍令及驅逐令、財政部沒收猶太人財產、公司行號褫奪猶太股權並解僱猶太僱員、學校開除猶太教員及學生並否認其文憑、交通部提供載往滅絕營的火車、藥廠測試毒藥、火葬場為火葬業務競標、文具商則提供文具業務、銀行則負責為從猶太人剝奪來的財產提供洗錢服務……如果德國人與猶太人的對抗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,至少雙方會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,或許兵力財力物力會有些懸殊,或許參戰雙方在各個大小戰役上會有勝有敗,或許戰敗的一方可以簽約割地賠款……但這場戰役的情況卻不是這個樣子,這場德國人與猶太人的戰爭,是一場全國通力合作,對一群手無寸鐵、毫無對抗能力的弱民的趕盡殺絕行動,猶太人在這場戰役中,除了乖乖待宰,什麼都無法做。

201405-108

 ↑槍決執行場。

 
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一定會有情愫,會有磨擦。沒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,每個人都會有令人看不順眼之處,也有那麼些人的性格是特別令人不喜歡的。但無論如何,就算有人再令人討厭,也沒有人有資格能去裁定,一整支人類的民族是否該從地球上被除滅。沒有人有這種資格!入侵波蘭之後的納粹德國,將最大的滅絕營設在波蘭的奧斯威辛-比克瑙,而這段時間有不少勇者,冒著生命的危險,暗地裡包藏並拯救這些猶太人,這些義人中為數最多的,就屬許多不知名的波蘭基督教家庭。我見世人常為宗教的優劣與信仰的立場爭論不休,但從以上的故事不難看出,同樣是信仰基督的宗教,卻會產生出南轅北轍的思想、作為與行徑。人的一生是靈性向上提昇,或是走向自我毀滅,重點實在不是你選擇信哪一個教,而是你的心往哪裡走。

arrow
arrow

    Beo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